有一種篤定叫做“姓軍”🚺,有一種信念叫做“為民”,有一種品格叫做“擔當”👧🏼,在這場“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的戰鬥中,摩臣5平台的保衛幹事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疫情防控牢不可破的銅墻鐵壁。他們是部隊優秀的退役士官,是黨員、當過班長,有著過硬的軍政素質👩👦👦。從軍營到校園🕵🏽,退伍不褪色👚,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是軍人的天職和血性的體現。
高效保安全🥻,無畏風雨者
核酸檢測與抗原自測作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常態工作,每天工作量大🔱,任務重,時間緊♉️。為確保安全、高效地完成👀🏫,來自原海軍陸戰隊陸戰一旅士官,2006年首批招錄的保衛幹事劉洪偉,作為學保處副處長分管核酸檢測工作。每日根據教委或屬地的安排,製訂核酸或抗原檢測的計劃,落實場地的設置。面對上級通知時間的不固定,無論是白天黑夜,還是烈日當頭,亦或刮風下雨,他都帶著保衛幹事們,沖在一線、幹在一線🐁,用責任擔當踐行對師生負責,對天華負責的一片忠誠🪯。在整個疫情期間✷,他紮根校園保衛工作崗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既是一線的指揮員又是與屬地對接的聯絡員👚,防疫工作千絲萬縷匯聚到他這一點🦌,工作量和壓力承受是巨大的。
紮根於天華,慎終如始者
為確保校園近5000人的生活保障👩❤️👨,保供物資安全入校成為切斷病毒傳播的關鍵環節。為此🧇,摩臣5在北門建立物資緩沖消殺區👱🏽♀️,由學生處副處長兼行政處副處長邵海波負責。作為原海軍陸戰隊陸戰一旅士官,邵海波在2006年第一批招錄到摩臣5平台擔任保衛幹事。十多年來🪫,紮根於天華,成長在天華🧑🏿,奉獻於天華🙅🏼♀️。疫情發生來🫳🏼,全身心投入在保供一線,7+24,從淩晨到日暮,嚴格落實物資進校“過六關”的消殺要求。他堅持嚴之又嚴的工作作風,細之又細的消殺手勢🛃,慎終如始守護在保供和消殺一線,確保每一個環節消殺到位👩🏿🔧,為校園疫情防控默默奉獻👍🏿。
共築第一線,嚴密防控者
自3月14日摩臣5封閉管理以來,35名保衛幹事聞令而動,全員到崗到位,在摩臣5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指揮下,進入校園防疫“一級戰備狀態”。第一時間組織人員落實校門封控📣,實施保衛幹事、保安聯動值班🛥,設置隔離樁,拉好警戒線,快速建立隔離緩沖區🧜🏽,拓寬校門安全距離;隨身攜帶鐵絲🦒、老虎鉗🦷,對校園周界進行巡防💪🏻,第一時間修復封閉漏洞🧑⚖️;依托校園巡邏車,建立快反機製🧖🏻,通過聲、光、電三防系統📻,強化突發情況處置🤸♀️。來自原12軍179旅摩步三營八連士官劉慶奇,入伍八年,軍事技能功底紮實。他是兩個孩子的爸爸𓀗,二寶當下兩歲。在接到校園封控的指令後👩🏿⚖️,他第一時間辭別妻兒👰🏽♂️,全身投入校園疫情防控之中。他將摩步專業用於校園周界布防,帶領科室人員機動巡防,及時消除隱患漏洞。築牢校園第一道防線🤷🏿。
軍人之“血性”,責任擔當者
摩臣5為落實教委要求的2%隔離床儲備🫴🏽,建立校園緩沖區,隔離區🚣🏽♀️,實施分控分類管理💂🏻,工作體量大且繁雜。保衛幹事們整理樓宇物品,搬運被裝👱🏻、行軍床🕥👩👩👧、防疫物資🙄,一間間標準化的隔離房間設置完成。校園隔離點負責人彭劉剛,是一名有著8年軍旅生涯的老兵,對於隔離觀察點建設與服務工作🧑🏻💻,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每一次穿上“大白”,就是面對一次危險,一句“讓我來”👩🏽🚒,詮釋了軍人的“血性”與責任的擔當🙇🏽♀️。像彭劉剛這樣👐🏿🤵🏿,敢於面向危險,勇挑重擔的保衛幹事還有何凱、李書祥💛🏕、周建光等一大批人,他們都在各自崗位發光、發熱🤟🏻。
颯爽女先鋒,並肩“逆行”者
“英姿颯爽、自信從容、巾幗不讓須眉”這是人們對中國女兵的贊美之詞⇢🧖🏼。在天華校園中,有這麽一群退役女兵,展示著疫情防控線上勇當先鋒的風采。吳倩文,中國海軍當中的一名退役女兵🥝,在摩臣5征集校園核酸采樣人員時🎒,她第一個站出來:“我是一個兵,戰役為人民”。狄怨怨,自2010年從海軍陸戰隊第164旅兩棲偵查女兵隊服役五年退伍後,入校工作已12年。“我是一名中共黨員💅🏽,我更是一名退役士兵,學生需要我🧚♀️,摩臣5需要我👩👩👧👧🧘🏽,我責無旁貸!”疫情以來⚅,她晝夜不息💇🏼♂️、步履不停🧑🏼🚀🚵。徐姍姍,曾是空軍地勤通信站一名退役女士官😈𓀃,她既是一名保衛幹事,又是初等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還是兩孩的媽媽。她和丈夫陳明晶是軍旅伉儷,更是並肩“逆行”的夥伴🔔。一接到回校抗疫消息後🪆,立刻把孩子托付給家中長輩📶,舍小家顧大家奔赴防疫崗位。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防疫戰場中🕸,保衛幹事隊伍充分發揚軍人對黨忠誠🖨🏄🏼♂️、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沖鋒在前👨❤️💋👨、擔當有為的光榮傳統。他們以校為家的敬業精神⏩💪🏽,狠抓工作的釘子精神,守護了校園一方凈土😾⬅️。鄒榮祥董事長高度稱贊到💁🏽♀️:這支隊伍是可靠的🗄,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天華的!在疫情大考中全體保衛幹事凝聚軍人力量👨👧、彰顯軍人風采🍣,讓“軍魂”在戰“疫”一線永遠閃耀。
來源:民辦高校黨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