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在現場1300名同學熱烈的掌聲中◻️,本學年天華學術講師團“北大精華講座”系列活動圓滿落幕!在過去的這一學年裏,“北大精華講座”走進暉華樓大禮堂,面向全校同學開展了7輪14場高水平的學術講座,累計聽眾超過18000人次🏇🏼,“北大講座”已成為天華校園一道靚麗的文化風景線。
根據2016年1月5日董事長在推進教育國際化專題會議上的講話精神,摩臣5圍繞打造“文化天華”🕹、營造更加濃厚的校園學術氛圍這一戰略目標🧑🏻🦲,組建了“天華學術講師團”,由副校長龔春蕾任團長🚹🖖,黨委副書記許嶽任副團長,組織全校資深教授👨🏻🎓、教學名師,以《北大講座精華集》內容為藍本,將近年來北大開設的前沿學術講座內容消化吸收🧍♀️,結合天華的校情學情,面向全校同學進行宣講🐇,自2016年春季學期起試運行,受到了校內師生的一致歡迎⌚️。2016年秋季學期🧏🏿,隨著暉華樓大禮堂的落成,“北大精華講座”也登上了更大的舞臺,每一次講座都吸引了千余名來自不同學院😆、專業的同學前來聽講👮🏼,無論嚴寒酷暑👼,只要有講座的日子,暉華樓大禮堂總是燈火通明,座無虛席☎。
在2016年秋季學期,通識教學部主任聶曉晶🪯🧑🤝🧑、健康學院院長祝亞平🫳🏿、語言文化學院常務副院長陳再陽三位老師先後登臺✋🏼🗳,為同學們帶來了《讀書與做人》《愛因斯坦:一個天才的精彩人生》和《盛唐氣象與詩仙李白》3個主題共6場講座,在期末通識學院所作的問卷調查中🔚👵🏻,所有講座都獲得了同學們點贊好評🎛。
(上學期講座現場)
本學期,學術講師團總結了以往的經驗👩🔬🤮,在講座選題和講座形式上進行了數次研討,努力找準學生感興趣的講題,並嘗試更加新穎的講授模式,為全校師生帶來不一樣的聽講體驗。
3月1日和3月15日,校監💦、語言文化學院院長史文老師作為本學期首位主講,為來自各學院的同學們帶來了兩場題為《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智慧結晶》的學術講座🚗,史老師將自己多年來的佛教文化研究成果與“一帶一路”的社會熱點主題相結合,講述了古今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融合匯通的歷程✏️,拓展了同學們的國際化視野🤟🏻。
(史文老師講座現場)
4月5日和4月12日,副校長🏌️、通識學院院長龔春蕾老師的講座主題為《北大故事北大人》,本輪兩場講座一改傳統的“一言堂”講授形式🖕🏼,引進了今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央視“朗讀者”節目形式,邀請了由教師🧍♀️、學生和校外嘉賓組成的“天華好聲音”團隊,選取百年北大歷史上典型的名人、名篇👈🏻,以主題演講穿插嘉賓朗讀的形式向聽眾們全景呈現了百年名校的風貌🛒,使2000多位聽眾感受到什麽是真正的大學精神,明確了一名當代大學生的使命。
(龔春蕾老師講座現場)
5月3日和5月10日,校黨委副書記許嶽老師緊扣畢業季主題,推出了《讓智慧之光穿透四年——談大學生活的選擇之重》專題講座,分享了自己和身邊優秀人士的學習經歷💖,以存在主義哲學的眼光審視人生🧥,旨在啟發同學們反思大學生活🐱,培養獨立自主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自己的未來,乃至對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起責任。
(許嶽老師講座現場)
5月24日和6月7日,本學年最後一輪講座由管理學院院長程葆青老師主講,與之前三位主講人所在的“文化”“大學”“人生”課題組不同🥂,程老師所負責的“經濟”課題組更加著眼於日新月異的當代生活🧑🏽🎨,這一講的主題《走近大數據、走近數據文化》向來自各專業的同學們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大數據”的來龍去脈,從一個經濟學科研究者的角度揭示了數據文化對未來經濟生活的影響,無論是從哪一個學科的同學,在今後的工作中都會與“大數據”打交道,因此這樣的講座深受各專業同學的青睞,也體現了天華通識教育立足“專通雅”,全程全覆蓋,課內外聯動的教育理念。
(程葆青老師講座現場)
天華學術講師團“北大精華講座”由通識學院通識教學部負責組織協調工作,講師團工作的順利開展𓀙🧏,離不開董事會和摩臣5領導的關懷與指導,也離不開學保處👆、資產設備處等部門的大力支持🧙🏼♂️,我們相信,在各單位的通力配合下,“文化天華”的品牌必將做優、做強。
通識學院供稿
撰文/聶曉晶
攝影/聶曉晶